三级一区二区|wwwxxxwww|激情丁香婷婷|激情婷婷av|奇米狠狠色

當前位置 : 首頁 > 研究中心 > 發表文章

生態旅游交通與道路設計(下)

發布時間:2012-10-11


      (5)步道分級系統

表10-1和 10-2是美國國家公園及臺灣陽明山公園步道系統分級表(郭育任,1988)。

表10-1美國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表

級別

開發程度

使用狀況

步道設計

主要

步道

路基良好,附指示牌,有排水設施,木板路面

國家公園內主要步道可通到主要景點

道路寬度大于30cm,不到坡度約10%

坡度15%以上的步道長度不超過50m

次要

步道

比主要步道狀況稍差,路面改善過

連接特殊景點

坡度在15%以下,坡度在18%以上的步道長度不超過50m

原野

步道

一般為原始狀態

設有指示標志

只提供有經驗的登山者使用,專至荒野地區

路寬至少30cm,坡度在15%以下及20%以上的步道長度不超過50m


表10-2 臺灣陽明山公園步道系統分級

級別

適用對象

登山裝備

步道狀況

甲級登山路線

小孩及老人

著輕便布鞋即可

坡度平緩,里程約2公里以內

乙級登山路線

體力佳者

輕型登山裝備

坡度起伏,里程約2公里以上

丙級登山路線

由有經驗向導帶領

完整登山裝備

人煙稀少,里程約20公里以上


      (6)步道的設計原則

    步道是進入、環繞和穿越生態景區的路徑。但是,游步道的功能除了可使游人進入景區外,更重要的是要使游人和環境特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規劃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 游步道的修建要有利于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和活動規律。

      ② 游步道要短(0.5-1.5 km為宜),步行時間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內;

      ③要對游步道穿越的地區進行仔細勘察,對景觀、自然特征和人文特點進行分門別類的調查,列出脆弱的特征并估計游客的環境影響,要考慮到的坡度的長度、水土流失和要采取的措施。盡可能地沿用原有小徑。休憩處、遮蔭處、長凳、垃圾箱、標志牌、臺階、排水渠、棧橋、野餐地、公共衛生設施、安全防護欄桿等要一一標出。

      ④ 向專家咨詢修建小徑的技術性問題(如布線、挖掘、排水、材料等),并進行工程預算。

      ⑤ 游步道的位置要有利于欣賞風景,應該避開對自然風景的阻擋和遮攔。在建設過程中,應避免發生破壞。步行區的所有障礙物要清除,懸吊的樹枝要砍到2 m高,但不可砍大樹、不可使土壤裸露。

      ⑥ 盡可能使小徑有彎道,不要使其筆直。最理想的是游步道的起點和終點是一條環線,步行其間能倍增情趣或經常能看到野生動物。設計人行小徑時應盡量避免游客走回頭路。要避免看得見的小轉彎和看得見的環路(以免游人走捷徑或踩出很多小路來),同時能誘導游客的游興。要避免有陡峭的懸崖和泥濘之地。采用的坡度應在15-17度的范圍內。

      ⑦ 游步道應具有吸引力,有明確的起點標志,應有能讓人舒適行走的寬度和平坦度,避免陡坡、泥濘和有形障礙物。游步道還應能傳遞信息。通過懸掛標志牌來說明生態景區的顯著特征,標志牌上應包括所有游人想要的信息,或為游客標明在游覽手冊中的位置,或至少標示12處或最多30處該地特色。提示的信息要準確、有趣、簡潔、易懂,特別要突出野生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態依存關系,還應提供觀看罕見動物的建議。小徑入口處應提供小徑的基本信息圖(如小徑的地圖和長度),小徑 交匯處要有指示圖,可能的話為其選一個主題(如觀看熱帶雨林鳥區之路),或通過為小徑命名來反映其主題,可為小徑增添情趣和吸引力。

      ⑧ 休息處要有簡易長凳,小溪交匯處或峽谷處要搭橋,在巖石上可鑿臺階,倒掉的樹木可用作過道(必須要安全),欄桿要結實和經得起日曬,但不能太顯眼,最好就地取材。 

      ⑨ 游步道要干凈、維修良好。小徑入口處和休息處可設垃圾桶。但最好鼓勵游人將垃圾帶出來,因為在景區里收集和處理垃圾很困難,也很昂貴。


      2.水上交通


      水上交通工具大致有風景河段上的游船、游艇、賽艇、竹筏、獨木舟、羊皮筏、潛水裝備;漂流河段上的漂流筏、救生裝備等。但大多數水上綠色交通工具都要比船只小一些,因此,占用更小的泊位與航行空間。因其載客較少,離船上岸時,對脆弱的當地文化和生態產生的破壞也較小。澳大利亞使用一種叫腰船(Zodiacs)的小船,這種橡皮船在海上有大的作用,船體富有彈性,碰上大浪時會稍微彎曲,所以這種船非常平穩和安全,因為要上這種船只能爬進爬出,所以乘客需很敏捷才行。乘這種船主要考驗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受年齡限制。

      把船劃到海灘,然后跳入海浪之中,就是所謂的“濕”靠岸了。當游客想要追逐一群鯨魚或想要研究被海水沖刷而成的崖壁的地質構造時,腰船在海上提供的自由度是無法比擬的。腰船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探險旅游的象征(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處,2000)。


    3.空中交通


    生態旅游區內因其原始性、自然性、保護性、生態資源脆弱性而不允許有大規模的開發活動,基礎設施一般因地勢和環境而設,普遍比較落后,難以使用空中交通工具,也不提倡開展空中旅游觀光活動,以保持生態景區的自然性。但在某些特定的景區,特別是海洋旅游區、較大的河流或湖泊旅游區、較大的峽谷旅游區、草原旅游區和條件較好的原始森林、熱帶雨林等生態旅游區,空中觀光工具更有利于對生物多樣性和植被的保護,對野生動物的自然生活狀態干擾更小。

    適合生態旅游景區的空中交通和觀光工具有:鳥瞰全景的直升飛機、大氣球、降落傘、滑翔傘等;空中纜車和索道等。但開展空中交通和觀光活動,一定要確保安全,同時應與整個環境相協調。

    (二)生態旅游區外的交通

    (1)注意事項

     車行路主要承擔對外交通及便于生態旅游區內部管理和旅游區內,各景點之間的旅游組織的功能。要形成網絡化,要有利于護林防火,彼此銜接。要盡量利用現有的道路,節約投資。有利于游客的安全,要讓游客進的來,出的去,有利于游客的疏散,避免游客的過分集中。為了方便游客,道路應具有導向功能。各路口應有醒目明了的標志,且標志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根據景點的主次之分,內部車行路應有主次之分,短期目標可分兩級,遠期目標分三至四級。

    (2)車行路技術標準

      車行路一律不準設臺階,最大坡度不能超過8%, 最小坡度不能小于3‰,路面采用現澆瀝青鋪設;一級車行路寬應不小于10 m,二級車行路寬應不小于8 m。車行路應在旅游區外部規劃,不得破壞旅游區的環境。




上一篇:旅游設施與服務設施規劃(上)
預約專業咨詢顧問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