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方面,旅游投資方面。
由于中國在這場經濟危機中的獨特位置(發展中經濟強國、部分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貨幣與資本市場的分離等)導致中國在金融資產、貨幣資產和實物資產的構成比例與歐美國家不同,中國受損失的程度不大,中國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影響主要表現在國際消費市場和投資資本市場。
從整體上分析,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市場投資總量必然減少。資金的減少,對于尋找資產低估價值與貨幣低估價值的國際游資來說,好日子已經結束了,但對于尋求長期投資收益和穩定收益來說,中國旅游投資仍然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盈利前景,巨大的市場、穩定的消費、獨特的資源都成為價值投資的上佳選擇。中國政府對國內整體經濟的控制能力和政策,以及近年來采取的開拓村鎮銀行、拉動內地金融市場等政策,從根本而言,非常符合在華外資銀行及其它投資機構的發展需要。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2-3年),中國政府會采用擴大財政投資、刺激內需,放開金融但控制貨幣等宏觀調控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旅游業與汽車、房地產行業將得到不同的對待。汽車業將不再是重點支持行業,房地產業支持方向將以保持市場穩定、保證金融體系穩定為調整重點。旅游業促進投資、拉動內需的作用將更為突出和得到全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視與認可:旅游不是奢侈品消費,不是大型固定資產投資,更不是資本投機,相反,在促進中國城鄉統籌、促進農村生產生活質量與環境改善,促進農業發展方面起到積極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對于解決投資、解決就業、刺激消費等方面具有其它行業不具備的綜合性優勢。基于旅游業發展需要的投資行為,將成為未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重點支持的對象。
社會方面,人民群眾心理的變化,將更加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中國旅游近期發展,與若干社會大事件緊密相連:如SARS后人們對健康和生態的追求急劇增加,導致汽車和旅游二個產業得到巨大的發展機會;大范圍雪災后,出游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心理調整和旅游活動作為生活必需的補償;四川地震后,旅游預期也在增加,主要是因為房地產等固定投資不再成為居民主要或唯一的投資消費領域,導致旅游娛樂等消費支出的增加。根據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最近三年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國內游旅游人數依次為12.12、13.94、16.1億人次,而旅游單體消費額也是同樣增長,依次為436.1、446.9、482.6元。08年以后,這種趨勢將進一步增長。 在具體的投資市場方面,將會有四個發展變化:
一是價值投資成為投資目標的主體。
投資人眼中,具有長期收益的、低風險的投資項目成為首選。資本投機、短期炒作等行為將逐步被淘汰。在目前中國旅游市場,具有生態價值的,或與農林產業聯系的旅游景區將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已經開發且市場效益比較好的景區,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并在配套設施與服務設施等方面獲得資本的關注,如露營基地、度假酒店等。商務酒店的投資熱度將降低。而航空、旅行社、主題公園、交通車隊等投資將大幅減少。
二是投資主體將進一步變化。
政府在發揮市場引導和投資促進方面將承擔更大的責任。銀行、投資基金和銀行等將逐步深入旅游投資行業,并與旅游行業諸多企業聯手。現有國有旅游投資集團將進一步縮減投資,非旅游行業的投資集團同樣收縮在旅游行業的投資,甚至出現項目停工或轉讓現象,而以旅游為主業的投資集團,將更加慎重。但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將逐步介入,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當地項目將成為他們的投資重點。
三是金融創新支持旅游將成為行業的關注點。
在金融信貸不暢的情況下,對旅游業支持需要通過各類辦法支持旅游及相關產業發展。旅游投資與其它行業不同,具有投資周期長、抵押擔保不足、資金渠道單一等特點,需要金融行業進行創新,提出滿足旅游行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和具體措施。
四是新的投資方向產生。
將實物資源與旅游結合、將農林產業與旅游結合,將新興產業與旅游結合,投資綜合產業配套,發展以現代高效農業為代表的生產性現代服務業是其中新的投資方向。
另外,林業發展、碳減排新興行業、生物能源等成為結合旅游行業后的新的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