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一区二区|wwwxxxwww|激情丁香婷婷|激情婷婷av|奇米狠狠色

當前位置 : 首頁 > 研究中心 > 發表文章

生態旅游管理(上)

發布時間:2012-12-11

生態旅游的最終目的是改進旅游方式,促進旅游目的地旅游可持續發展,促進目的地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但我們也很清楚地認識到,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動,即使是生態旅游,也會對生態旅游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只是在程度上、強度上比其他旅游形式有所減輕而已,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生態旅游環境問題。因此,生態旅游業能否持續、健康、協調地發展,關鍵在于有效、科學的管理。

生態旅游管理涉及的范圍很廣,主要包括對生態旅游者、旅游企業以及當地社區等的管理,同時,還包括生態旅游容量的管理和法制管理。

一、生態旅游容量管理

1.生態旅游環境容量定義

指某一生態旅游目的地,在特定的時期內,在保證該地資源與生產的連續性、生態的完整性、文化的多樣性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數或旅游活動的強度。

2.生態旅游容量管理的必要性

鑒于生態旅游應遵循的原則,在生態旅游管理過程中,就必須以生態旅游環境容量為依據,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手段,保證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旅游容量在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容量的設計與有效控制,鼓勵適度利用開發,有計劃地分流和引導游客,從而持續維護環境資源的價值,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有助于維持生態旅游的產品質量,保證游客的旅游經歷質量。

3.容量控制方法

控制游客是現在很多生態旅游區,甚至是普通旅游區普遍采取的做法。主要內容為:根據不同旅游區以及同一個旅游區內不同功能分區的實際情況,充分估計接待能力,科學管理游客量。旅游區一旦出現超過承載量極限的旅游人數,即使沒有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也應采取措施,如事先預定、提高價格、限量售票或設法疏導游客分散前往其他旅游點等措施。

二、生態旅游者管理

1.生態旅游者一般要求

 Colvin (1991)指出,一個真正的生態旅游者應具有以下特點:希望獲得有深度的“真正”旅游經歷;從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認為此經歷是有益的;避免按常規路線旅行的大旅行團;追求身體和精神的挑戰;希望與當地居民交往,學習文化;居住條件簡單;可忍受不適;要求參與,而非被動;追求經歷,而非舒適。

生態旅游者是生態旅游的主體,也是生態旅游管理的主要對象之一,生態旅游對于旅游者主要有如下的要求:

(1)在參觀一個地方之前,要了解當地的自然和文化特點;

(2)尊重訪問目的地文化,不要將自己的文化價值強加于人,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3)不追逐、不投喂、不恐嚇動物,參觀野生動物時,不穿鮮艷的服裝,不大聲喧嘩;

(4)自覺做到不踏踩珍稀植物,不采集受保護和瀕危的動植樣品;

(5)不購買、不攜帶被保護生物及制品;

(6)不丟棄垃圾、不污染水土,去自然景觀地區要備用具,將垃圾運回;

(7)積極參加保護自然生態的各種有益活動;

(8)通過旅游實踐,了解自然對人自身的要求,對自己的日常生活與環境的關系取得更清楚的認識(郭耕,2002)。

2.生態旅游者道德標準

在對生態旅游者教育的基礎上通過法規、法律、制度等手段對旅游者行為進行制約,這就要求旅游經營者,特別是導游對游客進行教育。一些旅游協會和旅行社制定了生態旅游者遵守的準則,如美國旅行社協會(ASTA)提供的生態旅游者10條“道德標準”(Mcintosh,1995)。

(1)尊重地理的脆弱性,意識到如果不保護環境,后代可能不會再看到獨特而美麗的旅游地;

(2)只留下腳印,只帶走照片,不亂寫亂涂,不亂扔垃圾,不從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上取走紀念品;

(3)了解旅游地的地理、習慣、風俗和文化,使旅程更有意義,傾聽當地人的談話,鼓勵當地居民參加環保活動;

(4)尊重別人的隱私和尊嚴,征求對方意見后再拍照;

(5)不買由瀕危動植物制成的產品,如象牙、龜殼、動物皮毛等,閱讀美國海關不能進口物品清單《行前須知》;

(6)走設計的路線,不打擾動物及其棲息地,不破壞植物;

(7)了解并支持環保計劃和組織;

(8)盡量徒步或使用對環境無害的交通工具,鼓勵司機停車時關閉發動機;

(9)支持節約能源和環保的企業(飯店、航空公司、度假區、游船、旅行社及其行為),包括改善水和空氣的質量,廢物利用,安全管理有毒材料,消除噪音,鼓勵社區參與和雇傭致力于環保且經驗豐富的員工;

(10)資詢問美國旅行社協會會員,支持環保組織工作。建議這些組織采用自己的環境規范,約束在特殊景點和生態系統的行為。

3. 處理游客不當行為策略

表1-1 處理游客不當行為可采取的管理策略

類型

主要

策略

次要策略

可采用措施




管理

游客教 育

旅游資源介紹,說明行為后果,教導使用環境,技能,解說

游客中心,標志,發行物(折頁、游客手冊),無線電電子設備,大眾傳播媒體,面對面溝通(解說員向導),公聽會

身份認同

報酬獎勵,榮譽感責任感賦予

使用

限制

使用量,使用時間,使用資格,使用區域,活動內容,物品種類

預約系統,游程設計,指定線路,彈性票價,指定使用區域,許可證制度,取締罰款,檢查攜入出山區物品,服務限制,法令規范制定

使

改變游客使用(形態、時間、地點、方法)

資訊傳播,解說教育,巡邏取締,彈性價格,阻止使用(不改善交通)

分散游客使用,(時間及空間)

資訊傳播,規定使用空間及時間,彈性票價

集中游客使用,(時間及封閉)

資訊傳播,規劃相容性活動

暫時性封閉

定期休園,不定期休園,分區輪休

永久封閉,永久封閉

全區封閉,分區封閉

目標設立

建立適合資源之發展目標,檢討目標

分隔沖突性,旅游活動,(時間空間)

設置障礙物,改變出入口數量地點,交替使用,設置緩行區

設施規劃設計


規劃正確設施位置,提供足夠的設施數量,提供所需設施種類,加強設施耐久不易破壞性

經營

管理

移去破壞痕跡

加強巡邏,加強維護修護工作,環境清理,環境監測

合理化管理措施

解說措施,游客意見征詢,討論游客管理規劃

(資料來源:郭岱宜,生態旅游:21世紀旅游新主張,1999)




上一篇:生態旅游管理(中)
預約專業咨詢顧問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