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公園往往是人們放飛夢想、尋求快樂和刺激的旅游地,主題公園景觀是營造主題公園氛圍重要元素,無論是造型奇特景觀建筑、色彩艷麗的植物、奇妙雕塑等等,都為人們創造了奇思妙想的夢幻之地。主題公園旅游景觀設計應以園林美學、設計原理作為景觀營造的基本理論,以旅游者消費心理為依據。題公園景觀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植物、建筑、廣場與道路、園林小品、水體等六類。
(-)地形在主題公園中的功能與作用
1、構成公園的骨架 地形是任何造園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主題公園中,對地型的處理和設計主要是根據主題公園的內容進行確定。同時,要也要考慮旅游者的活動習慣。平坦開闊的地形有利于建筑及各類游園設施的布局,變化的地形有利于創造豐富的景觀空間。地形作為外部環境的地表因素,它的變化程度決定了道路系統的布局,在主題公園中地形往往構成景觀并作為主題公園中的景觀基礎部分,是整個主題公園的核心、重點,也呈現出主要的使用功能和主題,是全園控制視線的焦點,如蘇州樂園中的獅子山就是控制全園的視線焦點。
2、組織分割空間、控制視線 地形還起到了組織和分割園林空間的作用,主題公園中的地形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利用不同類型創造和限制空間,如堆山置石、開挖池沼等,并根據人的視覺特征創造良好的觀賞游玩效果,使主題公園的景觀富于變化,增加游覽情趣。在分割空間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游覽者的視線,使游覽者的視線停留在某一特殊的主題焦點上,此時也引起了游覽者對隱蔽物體的好奇心和觀賞欲望。
3、影響游覽路線、速度和提供觀賞點 地形的變化與游人在景觀中向何處去,以及如何運動有直接的關系。如碰到山體時,游人可能繞道而行,遇到水體時,可能選擇乘船的游覽方式等。變化的地形給游人帶來了不同的游賞樂趣。
此外,地形有改善主題公園的局部小氣候、有利于排水、同時還能點綴風景,地形對局部的采光、通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設計時能結合其他構成要素如植物配置、建筑布局等綜合考慮,則不失為良策。有些地形還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如用山石做駁岸、護坡、花臺、臺階、擋土墻等,即堅固又樸素美觀。 (二)主題公園中地形的處理手法
地形作為主題公園中的一大景觀要素,其設計自接影響到主題公園的游覽感觀,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形來體現主題景觀特色,并通過地形使游客有很好的游園感受。在對地形進行塑造時就要全面考慮如何利用地形來改善立面形象,如何合理利用光線,如何給游客創造符合主題的心理氛圍,如何合理安排視線以及如何改善游人的感覺。
主題公園地形設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平地、堆山、理水、疊石。在主題公園中對地形的處理將更加的生動和豐富,為滿足游客對主題環境的需求,好的環境設計往往在對地形的處理手法上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1、平地 平地是指園內坡度比較,平緩的用地,在絕大部分的主題公園中,平地都是最普遍的地形存在方式,相對于堆山理水等地形處理手法來說,平地在視覺景觀上給人帶來的感受要弱一些。但是很多大型活動都需要在大面積平地上展開。特別是在主題公園中人們要進行各種娛樂及表演活動,園區內設置一定比例的開敞空間,平地也是便于接納和疏散游客,平地過少就難以滿足廣大游人的活動要求。主題公園中的,平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廣場、交通廣場、道路、建筑用地等。
2、堆山
主題公園中堆山主要是根據景觀或活動內容的需求來綜合考慮。一般情況下,堆山多采用人工混凝土,主要是與一些具有冒險性質活動的游樂項目相結合,山體內部掏空,形成內部活動空間,游人可以在兩種不同空間中得以感受娛樂項目帶來的心靈體驗。由于堆山的目的是為了更好讓游人參與到活動中,因此,與傳統造園的堆山相比,并非是為了形成園內的中心或制高點。
3、主題公園理水
對于主題公園來說,水景的設計主要是依據它的主體性和提供娛樂服務的功能而定,傳統理水強調水的景觀和空間功能以及不同形態水體給人們的感知。主題公園的水景,是因主題而設,更多的是通過這個要素來強度突出設計主題或游樂的功能,主題公園中的理水,更多的是游覽者與水的直接互動,從游樂中感受水景快樂。
在主題公園中以水作為主題元素的項目有很多,除了大面積的水面外,往往還會出現多種以水作為活動元素的景觀,出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有:溪流、瀑布、噴泉、泉涌、跌水等。溪流根據水的流速不同,也可進行多種不同的游樂項目,如靜水可垂釣,湍流可漂流等。瀑布根據高度不同也會有很多不同的娛樂項目,高瀑布中的水簾洞,低瀑布的水臺階。噴泉的種類較多,有音樂噴泉、程序控制噴泉、旱地噴泉、霧化噴泉等。不同類型的噴泉配合不同的場景.可以營造豐富的場景效果。總而言之,主題公園的水景,是為某一主題活動而設置,強調參與性,人與水的互動。
充分利用水體狀態多樣性,善于把水景與公園的主題進行有機的結合,各根據自身的主題塑造和景觀需求,選擇多種形式的理水方式,以達到各具特色的景觀效果,滿足游人游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