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房地產與旅游開發的進程是密不可分的,旅游房地產能否順利實施并獲得利益,直接取決于旅游開發的成功與否,并且二者相輔相成,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促進。
現代大型旅游景區開發,大多以傳統歷史文化為背景,融進現代旅游要素,綜合發展區域性旅游產業;而在非城市地區,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形成以文化旅游、農業旅游和都市度假休閑旅游為主要內容、以復合生態為支撐的多元化綜合旅游集群,并在此過程中,融入旅游型小城鎮打造,培育區域旅游業支撐城鎮,完善配套設施,更成為大型旅游景區開發的首選。北京天一和恒聯合國內多家投資集團,陸續開發了四川羅江國際旅游度假區和山東馬踏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數個大型旅游開發項目,在旅游開發與旅游房地產結合方面積累大量實踐經驗。
第一,引進政策與概念
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充分結合國家對于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旅游發展、農業產業化建設等宏觀政策和產業性支持,引導項目發展,以“產業化結構調整適應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新農村”為核心思想,發展各種經濟形式,建設旅游型小城鎮,多業聯動,形成承載“旅游休閑接待、城鎮建設、農業生產、生態環境涵養、文化傳承與延續”等功能的綜合產業集群。
在城鎮建設方面,結合國家大政方針進行開發。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發展小城鎮作出一系列的戰略部署。1998年提出“小城鎮、大戰略”;2006年6月專門下發了《關于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黨的十六大指出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而且在中央歷次農村工作會議以及有關農村工作的文件中,反復提出要搞好小城鎮建設;2005年9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努力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的城鎮發展新格局;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發展小城鎮,可以加快農業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綜合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可以促進鄉鎮企業適當集中和結構調整,帶動農村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迅速發展,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對解決現階段農村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突出主題與特色
本著“產品互補、板塊互動、完整開發、保護環境、突出特色”的原則,基于項目地區的現實情況,四川羅江項目形成“蜀文化觀光、田園小鎮、地質郊野公園、山地運動休閑、西部生態農業帶、東部農業產業帶、佛教養生”七大主題,各個主題在針對不同細分市場開發的同時,在功能上形成互動。
羅江具有豐富人文景觀、自然風光、著名文物古跡等旅游資源,通過開發旅游資源,發展與旅游業相關的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行業,建設以旅游主導型小城鎮,以游興鎮。
1.經濟和產業特色
羅江國際度假區田園小鎮的重點產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田園小鎮的農業是融觀賞、體驗、生產、科研多功能為一體的、具有復合價值的農業。田園小鎮的旅游業是以農業觀光和體驗為主要形式、融合鄉村田園風貌體驗、田園娛樂、田園度假、田園購物、田園居住等的多功能旅游業。通過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打造一派“盛世田園”的景象。
2.建筑風格特色
田園小鎮所有建筑風格采用川蜀田園鄉土特色,建筑色彩自然、古樸;建筑層數為2-3層,獨立成院或共用院落,形成建筑組團,既保證私密性又體現交流性;采用節能型建筑材料和地方材料,和其它體現生態的科技成果,配備現代化的室內設施。
3.布局與產品特色
采用分散組團、軸線貫穿的布局結構,形成“一軸一心一環兩組團”的布局形態。一軸:田園景觀大道。具備田園觀光、新農村風貌展示、旅游購物、農業產業觀光等多重經濟功能的經濟軸線。一環:環小城鎮景觀隔離帶。植物綠化造景、設置觀景點、田園景觀長廊,營造田園觀景新視覺。一心:中央游憩區。開放式交流空間、田園小鎮核心觀景點、田園小鎮核心商業區。兩組團:新農村示范區。新農村風貌展示、農業科技成果展示、田園風情觀光。
產品設計方面,
(1)融合廣場、雕塑、水體、小品等多種建筑元素,打造田園小鎮中央游憩區,構建開放型社區交流空間;
(2)開發休閑和娛樂項目,如巴蜀美食村、品茶、兒童游樂等,同時運用水體、山花、桑竹、農田等造景元素進行景觀設計,使之成為休閑、游憩、觀水賞景的山野佳境;舉辦各種美食展、美食節和廚藝大賽等活動,增加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
(3)夜間開發川蜀風情歌舞表演等項目,深入挖掘四川地區的民間曲藝和雜技
雜耍等文化資源,策劃川味民俗節慶活動和文藝表演活動,增加旅游娛樂內容,同時豐富當地農民社區生活;
(4)調元美食街
川菜文化在全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是非常有潛力的可開發資源。羅江是川菜文化的搖籃,羅江才子李化楠是一位擅長烹調的美食家,其所著《醒園錄》是論述川菜美食文化的經典著作;其子李調元在《醒園錄》的基礎上撰寫的《醒園食譜》,記載了包括烹調、釀造、小吃等在內的共121種食品加工方法,是川菜美食文化的集大成者。
挖掘李調元的美食文化,融合現代休閑養生理念,開發各種休閑菜品、小食、以及符合現代健康理念的時尚茶品,打造具有田園風情的美食街。
(5)古蜀風情一條街
開辟景觀大道輔街——古蜀風情一條街,展示蜀國的建筑、市井生活、巴蜀美食等。仿照蜀漢時期房屋形式建筑各種店鋪,如織坊,客棧,鐵匠鋪,染房、米市,驛站,醬鋪,酒坊等及娛樂場所、休憩場所,街上居住的居民或行人皆穿古代服飾,模仿蜀漢時的交易場景或生活內容,使游客切身體驗到古蜀的多彩文明。設置驛館,可作現代旅游接待之用。
(6)桑竹屋舍
選擇坡地建設觀景小樓、移動木屋、觀景平臺、空中觀景花園等建筑,向游客提供酒水、餐飲和觀景用的望遠鏡等各項服務設施,游客在湖光山色中觀賞到小鎮全景。
(7)鋤禾人家
采取川蜀原生態的建筑風格,建設茅草屋、小木屋等具有巴蜀鄉野風情的農舍,指導農民開發農家樂等中低檔旅游接待設施。提供小塊田地和各種生產生活設施,供游客體驗“鋤禾農夫”的生活方式,兼具體驗休閑功能。(待續)